第(3/3)页 楚凌冷着脸,语气淡漠道。 “臣已掌握部分确凿证据。” 刘谌没有任何迟疑,立时便道。 “那就给朕动起来!!” 楚凌冷哼一声,“朕平素最厌恶的,就是这等吃里扒外的奸佞败类,吃着大虞的饭,还要砸大虞的锅!!” “对待这等奸佞败类,朕就一个态度,绝不姑息!!” “不管此案查到最后查到谁,都给朕全部法办,朕要叫他们知道,触犯大虞律法,损害社稷利益,到底会付出怎样惨痛代价!!” “臣遵旨!!” 刘谌领命退下,但在这之际,刘谌却暗松口气。 这个头,他起好了。 接下来就看其他人了。 “陛下!!” “陛下!!”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,张洪、萧靖、暴鸢、史钰几人不分先后,纷纷出列朝御前作揖行礼。 这一幕,叫孙斌、韩青、张恢、张泰、黄龙他们看后皆神色微凝,显然,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朝堂。 特别是孙斌、韩青几人,那心中更是生有感慨。 天子对朝堂的掌控,已然是很强的存在了。 这跟太祖朝时有很大不同。 有对外征伐之战,朝中常是吵成一锅粥,以武勋为首的武将,那一个个是争着抢着要领兵出征,毕竟只有打仗了,才能捞取军功,进而加官晋爵、荫及子孙,而一批文官呢,特别是开国之前就追随的,那则是常唱反调,这倒不是他们反对出战,而是他们担忧战事一起,民生凋敝,赋税加重,动摇国本。 开国之前的追随的文官,可跟靠科贡选拔出来的不一样,他们粗鄙起来,比武将还狠,骂起来更是脏到没法听。 这也就是有太祖压着镇着,不然啊,真闹腾出什么事,还真不好说呢。 至于太宗朝,就更不必说了。 对外征伐是少之又少,多数是以守待攻,唯有边军整训、粮草储备未曾松懈,太宗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方面,也是这样,使得太祖朝积攒下的亏空,特别是后期的高压统治,才得以安抚下来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 而大虞到了今朝,一切又都改变了。 黄龙立于一处,看着先后奏请的张洪、萧靖、暴鸢、史钰等人,心中思绪翻涌,直到这一刻,他才知天子常言的战争乃政治的延续,这核心含义到底是什么了。 尽管从当下的局势来看,最凶险的当属前线战局,但真正决定战局走向的,却不在疆场之上,而在庙堂之间。 前线有前线要做的事。 中枢有中枢要做的事。 而中枢要做的事,看似短时间内不能见到成效,可在特定的时期下,却能对前线产生决定性影响。政令的清明、朝局的稳定、资源的调度,皆系于中枢一念之间。黄龙凝视着御座之上的身影,忽然明白天子为何要召开这场廷议了。 这场廷议,从来不是为了决定前线怎样,而是要借机整肃朝纲、统一政令,顺带将一些隐患与风险剔除掉。 真正高明的权术,从不显于杀伐决断,而在于顺势而为、借力打力。 可前线的战局该如何推进? 难道全都压到孙河一人身上吗? 尽管黄龙想明白其中缘由,但一想到前线将士浴血奋战,特别是天门山脉一线的激烈战事,黄龙的思绪就飘到战场上了。 他是个武将,骨子里流淌着对战场的执着与牵挂。战鼓声仿佛就在耳畔回响,烽烟弥漫于眼前,他恨不得即刻提刀上阵,亲率铁骑破敌。可如今身在朝堂,他除了眼睁睁看着,似乎没有别的法子了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