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老者没有明说。 假设左边是真实之路。 那么选择左边的人成功了。 成功者回顾自己的选择,可能会将正确的选择归功于“敏锐的直觉”、“福至心灵”等等。 这符合“皆言凭借直觉”的描述。 假设左边是虚幻之路。 那么选择左边的人都失败了。 失败者面对失败,可能会找借口,比如“我当时就是脑子一热,凭直觉选的”、“感觉左边顺眼就选了,没想到是坑”。 这也完全符合“皆言凭借直觉”的描述。 两种情况似乎都能解释得通。 叶初云眉头紧锁,感觉自己似乎抓到了什么,但又隔着一层薄纱。 “言凭借......”他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。 “这是他们‘说’的原因,不一定是他们‘实际’的原因,更不一定是‘真正’的原因。” 老者的描述,聚焦在挑战者“事后”的言辞上,而非道路本身的属性。 那么,有没有一种可能,无论左边是真是假,选择它的人都倾向于用直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? 如果是这样,这个信息就毫无价值。 但老者特意点出这一点,真的毫无价值吗? 叶初云换了一个角度思考。 如果自己是设计这个关卡的人,会如何设置? 前面遇到了诚实者和诡辩者的组合,考验的是逻辑推理。 那么这一关,考验的应该有所不同。 这个老者给人一种精明又能洞察人心的感觉。 这一关考验的,或许就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信息的甄别。 老者提出付费咨询,这是一个诱惑,考验的是挑战者是否愿意为捷径付费。 他给予三次提问机会,但回答含糊其辞,考验的是挑战者能否从有限且模糊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效内容。 他最后关于“直觉”的回答,听起来像是废话,但或许真相就藏在这看似无用的信息之下。 第(3/3)页